2008到2012,奥运周期刚走完一轮,国产体育品牌就集体遇危机,李宁,安踏,特步,361,匹克均不例外,订货骤降、库存积压、商店关门……更大的危机恐怕还在后面,不排除行业大洗牌。 有分析称,国产品牌在京奥后对市场盲目乐观致生产过剩。但众品牌集体犯错,背后必有更深刻原因,如中国体育社会化的严重缺失。 9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已高度商业化,但“社会化”严重滞后。热爱体育的个人,和国家之间是硬生生的关系——以奥运为例,国家养几个运动员,数亿人当电视观众,仅此而已——受法律法规限制,个人组织体育社团几乎不可能,个人和国家间没有“社会”作为缓冲地带。参加中超的“足球俱乐部”不是名副其实的俱乐部,而是叫“俱乐部有限公司”的企业。 民间体育社团对国产品牌的生存为何关键?以意大利为例,上世纪90年代ADIDAS和NIKE“神仙打架”开始前,意大利原有不少本土中高端品牌,如DIADORA,KAPPA,LOTTO。21世纪初,高端市场渐被ADIDAS、NIKE、PUMA三家垄断,意本土品牌全线退缩。但与之相反,中低端体育品牌如LEGEA、ERREA生存情况极好,近年在法、英、澳等海外市场拓展也获佳绩。 这要归功于意大利数十万个基层体育社团。仅是足球,意大利培训青少年的业余俱乐部就有5.5万个。对很多家庭,让小孩踢球是最省钱的课外活动。普通俱乐部一年注册费约200欧元,外加约50-80欧元的装备费——装备很齐备,包括冬夏两套训练服,休闲外套外裤,比赛服,防雨风衣,防寒服,球袜,运动包和足球。谁能在50欧元内提供如此丰富的产品?高端品牌办不到,但LEGEA、ERREA等中低端品牌能行。 5.5万个俱乐部,纵使每俱乐部每年订300套装备,也存在超过1500万套装备的低端市场。 周末随机去个青少年比赛场,可见从早到晚亮相的几十支球队,全被LEGEA等低端品牌包揽。家境稍好的小孩或许会穿昂贵的ADIDAS或NIKE鞋,但双脚以上全都是俱乐部提供的产品。 从衣服到运动包都显眼地绣着俱乐部的名字和标志,最寒碜的郊区小镇俱乐部也有队徽和传统服装颜色。这是只有中低端品牌能提供的“亲民服务”,它们在很多城市一个分店也没有,销售人员却扎根于成千上万业余俱乐部中间,库存无压力,因俱乐部订货量身打造,产品数量确定。若拿其产品查看,都是Made in China ……未尝不可说,中国的廉价劳动便利了欧洲基层体育开展。 李宁新任董事局执行副主席金珍君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李宁“会从批发为导向转向以零售为导向,加强终端零售指导”——那么,欧洲中低端品牌扎根基层体育模式,能否在中国实现? 困难恰在上文所说的“体育社会化”缺失问题,“终端零售”没有着陆点。若个体消费者不在一个有传承性质的“俱乐部”搞体育,他选择体育产品永远随机,永远优先世界大品牌,永远迷恋豪门和巨星服饰。囊中羞涩,也可等待打折机遇,或者买冒牌货……笔者在国内踢过各类中学、大学、企业球队,收集了帕尔马、阿贾克斯、国际米兰、法国、英格兰、尤文图斯等无数球衣仿制品,唯一一套“自己俱乐部”的订制装备,是在意大利米兰一家业余女足俱乐部担任义工领队时获得的,品牌LEGEA,产地:P.R.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