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壤10亿元污染调查结果三年未公布

02-02 加固行业网

  1月24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提出未来5年土壤污染治理的主要目标、任务。不过此时,全国公众对于事关自身利益的土壤污染现状,却并不知情。   律师董正伟希望能够改变这一局面。1月31日,他向环保部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全国土壤污染情况调查的数据、调查依据、污染成因和防止措施以及方式方法”。董正伟是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在此之前,他曾向就铁道部售票网站12306招标程序等问题申请信息公开。   按照申请信息公开的有关程序,董正伟的申请形成了信息公开申请的编码。他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该申请提交后,环保部通知其更改信息公开申请的形式,董正伟按要求进行修正后再次提交,获得通过。   2006~2010年,环保部、国土资源部联合进行全国土地污染情况调查,调查完成后,两部门形成了调查结果的报告。但是,这份事关社会全体公众利益的全国土壤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就从未向社会公布。“这个调查结果,哪些能够公布,公布到何种程度,必须由国务院决定。”环保部一位官员表示。   由于近年来中国各地方“重化工业”的发展趋向十分明显,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学品等对土壤污染的情况普遍存在。与此同时,“受污染”土地腾退之后,不少复垦之后用于农作物种植或进行商品住房开发,正因如此,土壤污染的真实现状和治理手段、方式,都成为了事关公众普遍利益的关键问题。   10亿元调查结果不公布   “最近一个时期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尤其是大气污染,很多人因严重污染的空气患上呼吸道疾病。那么土壤污染的数据究竟怎样,污染的土壤环境是否危害居民居住环境质量?是否影响着植物、农作物生长?大气和河流、地下水是否存在“次生污染”?”董正伟在信息公开申请中如此阐述自己申请公开的原因。   2006年,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预算资金达10亿元。2010年,这项调查结束。环保部在2011年6月公布的《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披露,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采集土壤、农产品(6.19,-0.02,-0.32%)等各类样品213754个,获得有效调查数据495万个,点位环境信息数据218万个、照片21万张,制作图件近11000件。   与此同时,建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库和样品库;组织完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报告和专题报告;针对重金属类、石油类、多氯联苯类、化工类污染场地和污灌区农田土壤等开展试点研究,完成12项试点工程、18份研究报告和7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指南草案。   2011年10月25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的正式报告中公开表示,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   2012年6月发布《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时,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透露,近期环保部将向国务院常务会议汇报调查结果情况,经国务院批准后会适时公布调查结果。   然而到现在为止,土壤污染情况的调查数据仍未公布。   另一方面,重金属污染稻米、毒地之类的报道频频出现在媒体上,公众越来越意识到这一潜在的危害。董正伟认为,公众对土壤环境状况有知情权、监督权,政府应该公开这次全国土壤污染情况调查的数据以及调查方法,及污染成因和防治措施。   作为一名律师,董正伟此前曾就铁道部12306网站招标事宜申请信息公开被拒绝后提起行政诉讼,就《民航发展基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向全国人大提交过《违宪审查建议书》。多年以来,董正伟在诸多涉及公众利益的领域有过作为。   土壤“十二五”规划“失约”   “该《工作安排》就是人们之前期待的《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环保部、发改委、国土部和农业部等将不再单独出土壤环保‘十二五’规划。”环保部生态司副司长朱广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原来考虑要发布一个规划的,但是现在‘十二五’都要过完了,没有这个必要了。”中国环境修复联盟秘书长高胜达介绍,我们在土壤规划制定上的工作一直比较滞后,“毕竟土壤的用途分很多种,如耕地、林地、海岸带、工矿用地、垃圾填埋场等,用途不同污染的危害也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要统一做成一个完善的规划确实也不容易。”高胜达希望,“十三五”时期,这个工作能够跟上。   另有研究土壤污染治理的专家表示,“土壤污染的情况没有公开,相关单位在研究制定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上因为缺乏基础数据导致工作开展困难,也是重要原因。”   但亦有行业人士对此并不认同。该人士认为“2006年的土壤污染情况普查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但调查比较粗,且数据的准确性存疑,“因为各地方政府可能会因为一些利益关系而影响真实数据的呈现。”一位接近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人表示。   因此,《工作安排》中提出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 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 确保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0%, 并且提出在2014年年底前,各省级人民政府要明确本行政区域内优先区域的范围和面积,并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和污染源排查的基础上,划分土壤环境质量等级, 建立相关数据库。   土壤调查 部委各行其是   在环保部和国土部之外,农业部也在行动。去年3月,财政部与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财政部已向农业部拨款8.27亿元,由农业部用五年的时间对全国农产品产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调查。此前,农业部曾经两次对全国污灌区重金属污染进行调查。   对于环保部2006年的调查,“两部委在做调查的时候,由于关注点不同,导致出来的数据,在农田污染方面有些问题。环保部主要关注工业场地污染,国土部主要关注矿区污染。农业部门没有参加这次调查,有些农田就没有调查到。”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家组成员徐应明介绍。   按照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家组去年4月编写的全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技术方案,农业部的这次调查将在2016年结束,普查结果要明晰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布、特征等基础信息,开展农产品产地安全区划,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区,全面准确掌握污染现状,为制定污染修复方案,选择修复技术、方法、措施、材料等提供依据,同时为评估污染修复效果提供背景资料。   方案还提出,要对禁产区划分试点区,全面准确掌握污染现状,为制定禁产区划分试点方案、插值分析、加密监测、边界确定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同时为探讨禁产区划分补偿区域范围、补偿方法与标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提供依据。   当前,这份技术方案已经下发到各地进行培训,地方上已经开始数据采集工作。   对于各个部委开展的调查,有地方政府官员在媒体上如此评论:“考虑到部委之间缺少沟通和合作,容易各干各的,造成工作的重复。我建议,国家对环保部、国土部和农业部三个部门应该统筹,在土壤污染调查上分工合作,尽快摸清污染家底。”   环资委为土壤修复调研   日前,全国人大环资委就土壤污染治理事宜向土壤修复企业征求意见。   一位接近环资委的人士告诉记者,“环资委在做相关方面的准备工作,听取企业的意见。”   自从2012年以来,有关土壤污染治理的政策不断密集出台,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工作安排》更是给土壤修复行业带来了不小的积极影响。   “我们办公楼里一半的人都在外工作,接洽各种项目。”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力奇表示。   高胜达称,这个《工作安排》对土地修复的市场规模会有推动。《工作安排》要求,已被污染地块改变用途或变更使用权人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土壤环境风险评估,并对土壤环境进行治理修复,未开展风险评估或土壤环境质量不能满足建设用地要求的,有关部门不得核发土地使用证和施工许可证。经评估认定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污染地块,要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扩散,治理达标前不得用于住宅开发。   “这个严厉措施在法律出台之前,在一定程度上为土壤污染修复提供了一定的法律基础。”高胜达介绍,国家还提出将以新增工业用地为重点,建立土壤环境强制调查评估与备案制度,这样可以督促业主去解决历史遗留的土壤污染问题。   对于土壤修复行业来说,“相关法规中缺少强制要求污染场地需要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的条款,极大地限制了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化的推进,也限制了社会资本投资对环境修复企业的关注度。虽然目前立法尚未建立,但此次发布的文件,已将这些规定提升至国家层面,对修复行业的发展绝对是利好消息,必将带动修复市场的扩大。”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翟立前表示,更加期待《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相关配套法规及标准的出台,推动修复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然而,业内普遍认为,资金问题仍然是污染场地修复推进的最大障碍之一,“企业对经营模式的探索仍需要相关的配套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修复的相关政策。”翟立前表示。   “至于土壤修复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其紧迫性已经箭在弦上。”高胜达表示,目前相关的工作都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