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采购新标准或出台奥迪等官车光环将褪去

03-11 加固行业网

  自1994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以来,中国的公务车改革方案便已经探索了近二十年。这二十年来,公务车问题不仅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开展廉政工作的一大难题,部分汽车品牌占据采购大户的现状也令公务车市场呈现出“死水一潭”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每年的两会,公务车改革的话题都会被人提及。不过,与往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相比,今年两会期间,公务车改革的呼声和氛围却异常强烈。据悉,伴随着各级机关“厉行勤俭节约”风气的贯彻落实,此次两会之后,公务车采购标准修订方案将有望正式出台。这意味着,公务车采购自主化的坚冰正在消融,而我国的公务车采购也将跨入到“新公车时代”。   改革破冰   网络上最近在流行一个段子:“一排奔驰停在一起,是老头子们在搞聚会;一排宝马停在一起,是富二代们在开派对;一排奥迪停在一起,是中国官员们在开会。”   这虽是一句玩笑话,却折射出了目前我国公务车市场的某些现实。与其他国家的公务车采购基本选用本国自主品牌的作法相比,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公务车市场一直呈现出由合资品牌把控的局面。   不过随着中国自主品牌质量和品牌的提升,资料显示,从1994年开始,有关部门便已开始将公务车的采购向自主品牌的方向引导。   2011年11月底,国家工信部就发布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规定“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L,价格不超过18万元”。2012年2月,工信部又发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入选的412款车型几乎清一色的均为本土自主品牌车型。   只是,这些适用性措施虽看起来在力挺自主品牌,却是没有约束力也迟迟未能形成正式文件。这也让数十年来我国的公务车改革饱受诟病。直至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八项规定”,对领导干部配备公车提出明确要求,业界才算真正看到了公车改革的曙光。   据悉,在此之后,多省市相继出台了执行“八项规定”的细则,要求“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逐步换乘自主品牌汽车”。“改作风”因此成为推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加速进占公务车市场的一阵东风。一时间,关乎自主品牌公车采购的呼声日益高涨。   自主受惠   据悉,目前政府采购公务用车标准的修订方案已经通过国家多个部委的审批,两会后,公务车采购新规便将有望出台。   消息人士透露,在这份新规中,公务车采购标准将从“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L,价格不超过18万元”调整为“排量不高于1.8L,价格下降到16万元以内”。   “由于合资车价格过高,在公务车采购新规中受限。该标准的实施无疑将为中国自主品牌腾出更多市场空间。其中,以一汽、上汽为代表的自主车企中的‘国家队’,不少产品都具有了担当公务用车的能力,将有望分食该市场蛋糕。”上述人士称。   据上汽集团(15.84,-0.28,-1.74%)公关总监汤跃进介绍,目前,上汽的荣威950已经打入了浙江、江苏和山东等临近省市的政府采购市场。“自主品牌形象在近几年得到了明显的改观,随着公务车采购的倾斜,荣威950将强势进军中国高端公务车市场。对于荣威品牌而言,这将是一个实现品牌突破的最佳契机。”   一位业内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其实与价格及排量红线相比,真正将改变公务车市场格局的,将是新公车标准能否继续严格执行“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所占比例不得低于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3%”的这一条。因为在合资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中,两项极为重要的研发费用“全球产品平台研发费”和“关键零部件研发费用”都被计算在了工程采购费用中,因此很少有合资企业能够满足3%的投入比例要求。而自主品牌的投入比例基本都在5%左右。“倘若该项细则真正执行,合资、外资品牌将被彻底挡在公务车的门外。”   “奥迪们”怎么办?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奥迪、大众、通用、丰田、本田、日产,均为中国公务车采购大户。这也意味着一旦艰难度日的自主品牌车如愿攫取了公务车市场,那么一直雄霸公务车市场的合资车将面临着被替代的命运。   这也许会对合资品牌带来一定影响。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公务车采购金额高达800亿元,2010年前,合资品牌采购量占我国公务车采购规模近90%。2011年公务车采购已超过1000亿元,但当年自主品牌比例仅为20%,一般用于基层乡镇政府。   “其中受冲击最大的应该是奥迪。”一位分析人士称:“因为正是大量的豪华公务车消费直接造就了奥迪在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之前,奥迪在中国每年的总销量中,有20%左右的份额都来自于公务车采购市场,近两年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了10%左右。如果奥迪交出高端公务车市场的交椅,它将痛失一部分销量,并且最重要的是,痛失其所拥有并能辐射到私人购车市场的“官车”光环。   “此外,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失去‘官车’地位后,奥迪对整个售后服务系统及产品品质的把控也需要进行加强和调整。这些年,奥迪烧机油的案例层出不穷并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奥迪没有产生大规模投诉事件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买奥迪的基本都是公务购车,维修保养和后期使用费用等等都能报销,要求也不高。如果向私人消费市场过渡,这些问题就会成为奥迪未来的隐患。”上述分析人士称。   中国的公务车市场,旧爱将去,新欢正在翘首企盼,新公车时代,中国新的公务车市场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