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栋老楼横着箍七道圈梁,竖着绑20多根水泥柱,这30多岁的老楼一下子就结实了,符合抗8级地震的建筑要求!”昨日,天坛北里老旧小区抗震节能改造项目部经理董浩指着4栋已完成加固的老楼说,脸上挂着欣慰。 昨日,记者从工程承建方之一北京住总第二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了解到,东城区首批老旧小区抗震节能改造工程结构完成,预计节能保温改造将在6月彻底竣工,居民不用搬家就可以原地换新家。 首批老旧小区完成抗震改造 张运祥今年50多岁,在天坛北里7号楼一住就是20年。“有的楼龄30多年了,我们住着心里实在不踏实。”张运祥回忆,住老楼的一个大困扰是挨冻。虽然小区冬天也供暖,但楼体没有保温层,到了冬天屋里照样冷,“在屋里站着都打哆嗦,晚上得盖两层被子才能凑合睡。我们有时和供暖公司人员打趣‘屋里这么冷,你们咋还收我们供暖费?’” 去年年底,作为东城区老旧小区抗震节能改造首批项目,天坛北里4栋老旧居民楼被围上了围挡,竖起了脚手架,出现了建筑工人忙碌的身影。如今,老楼围挡和脚手架都还没拆,但楼体已开始加装保温层,能明显看到楼体的加固部分。居民们进出小区也没有受太大影响。 “天坛北里1号、3号、5号和7号楼是第一批开工的,现在4个楼都完成了结构施工,接下来是节能保温和装修装饰。”昨日,承建方住总二公司项目部经理董浩介绍。 加固后使用寿命能延长30年 “小区有些楼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想加固必须得动大手术。”董浩介绍,他们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横箍圈梁竖捆“夹板”。每栋楼有6层,每层箍一道混凝土圈梁,此外楼体底部基础层再箍一道,总共七道圈梁;每栋楼纵向再绑20至25根混凝土柱子,然后在墙体上打眼,用特殊粘合材料把梁柱和楼体完全结合在一起。“算下来每户居民家里要打100多个眼,就像做骨折手术一样,你算算整栋楼打了多少个眼?” 董浩介绍,老楼加固后,使用寿命预计能延长30年,抗震等级也提升到8级,符合北京市居民建筑的抗震要求,解决了老楼的安全隐患。 “打眼是工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一作业就‘咚咚咚’响,确实扰民,这方面非常感谢居民们的配合。”提到这一点,董浩还有点不好意思。他说,老旧小区改造属于 “带户施工”,居民不用搬家就能完成改造,首批4栋楼有156户。为尽可能减少噪音扰民,工人们错峰施工,只在上午7时到12时和下午2时到6时进行打眼作业。“楼里老人、孩子和复习备考的学生都有,早晚和中午一定保证居民的休息时间。” “工人做得挺到位的。”张运祥感叹,施工对生活没有太大影响,最初有些居民担心小区施工有高空坠物等隐患,没想到还没开工就装好了护头棚和防护网,贴了警示标语,而且小区路面清扫也很及时,天天洒水减少扬尘,“干得确实不错”。 改造完工后比对照片“恢复” “带户施工”方便了居民,也给施工方增加了一些施工难度。 项目技术负责人冯磊透露,首先是施工空间狭小。一般来讲,工地施工面积是楼层的三倍,而且封闭作业确保安全。但抗震节能改造这两点都没法满足。大货车只好把水泥、保温层等施工材料卸在小区外面,然后工人用小推车一点点运进来。 楼体加固必须搭脚手架,居民家里的窗户护栏、空调室外机和楼下储藏室此时就成了障碍物,只能保护性拆除。“最开始居民不太理解,我们就挨家挨户上门解释,讲明白改造后都有哪些改善。拆除前,我们都拍了照片,留影像资料,然后将物品送到专门场地保管,安排专人看护。等施工结束后,我们会比对着照片恢复原位。” 墙体打眼需要进到居民家里,可有些是租房户,白天上班没人在家。建设方只好找到房东和住户沟通,协商具体打眼时间。“比如选周末,让工人加班争取一天内完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打扰。” 如今,首批老旧小区已进入节能保温改造阶段,预计6月将彻底竣工。“改造完工后,居民家里冬天估计能提升4℃至5℃,而且整个房屋加固了。”董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