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5年,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左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科学发展,向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步伐。正在召开的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勾画出首都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目标,铭刻在了北京城市发展的脉络中。 抓住筹办奥运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机遇,北京主动调结构、转方式,经济实现历史性突破。2011年全市GDP超1.6万亿元,人均GDP逾1.2 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3006亿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代表中共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作报告。他说,以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为标志,首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已经历史性地摆在了全市人民面前。 世界城市指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在政治、经济及文化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是具有全球意义战略资源的聚集和配置中心。目前,各方普遍认同的世界城市只有纽约、伦敦、东京等。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从“奥运城市”向“世界城市”的转型,是北京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发展机遇、谋求更高发展水平的重大战略抉择。 如何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报告明确六个方面: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城市功能持续优化,社会环境更加和谐,首都文化日益繁荣,改革开放不断突破,市民福祉明显改善。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最重要的是提升发展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发展。 为此,北京将力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着力打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左右。这意味着5年后,北京人均GDP将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在2020年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初步建成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 建设世界城市,城市是何面貌?今后5年,北京交通拥堵将得到有效治理,中心城区公交出行比例达50%,“智慧城市”的框架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更完善,人口管理更科学;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百姓享受更多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吸引和聚集国际高端要素的能力不断增强,努力建设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 建设“世界城市”,将给民生最大福祉。今后5年,北京将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率先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完成50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100万套保障房建设,实现“住有所居”,基本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养老制度,建设和谐宜居之都。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部署,是新世纪中央对北京工作的要求,也是首都人民的新期盼。”刘淇表示,今后5年是 “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特别要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首都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建设之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