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双廊污水进入洱海未经处理厂处理

10-17 加固行业网

  高原内陆湖泊洱海,无论一天的什么时刻,都有风味独具的美感。如洗的天空上肆意变换云层,山水相映。   傍晚,甚至能看到一叶小舟装点其中。   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搅动此画面的小舟及上面持长杆的人,其实是在打捞湖中的垃圾或浮生植物。   此前,有关杨丽萍在大理双廊玉几岛上的太阳宫、月亮宫两栋房子的污水、粪便直排洱海质疑,一度闹得沸沸扬扬。杨丽萍则公开反驳,并称欢迎公众监督。   一时间,太阳宫和月亮宫的下水道显得迷雾重重。   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截至目前,双廊镇尚未有正式运行中的污水处理厂,也就是说,无论洱海边大小客栈的污水是不是直排,在双廊镇最后进入洱海的都是未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   杨丽萍家的下水道   在太阳宫左外侧高墙,靠近公共厕所转角处的道路下,有一根由太阳宫向外伸出的白色塑料下水道管道,几经曲折后入土,入土的位置比洱海水位约高40厘米,向西南方向距离洱海水体约2.5米。   因该位置系岩缝,且被旁边松散的土石垃圾掩埋,未能发现化粪池所在位置。   负责运营太阳宫酒店的销售人员千千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太阳宫的化粪池位于酒店(该酒店正面朝西南方向)正前方,不过设计师巧妙地将该化粪池设计成了大致20平方米的休闲平台。   千千说,该酒店自2002年开建,2006年完工,但在2006年至2009年期间,一直是一个“养老会”的会所,没有对外营业。   酒店真正对外营业是从2011年11月18日开始。不过她强调,这个酒店只有7间客房,每天最多只能容纳15人居住,且不经营餐饮,毛巾床单等布艺品均是委托外洗,因此其排放量很小,加之有化粪池等污水处理系统,因此不会对洱海造成污染。   2011年10月份,该酒店还提交了一份准备扩大排污系统、增大化粪池的计划,目前该计划还正在报批中。   至本报记者发稿时止,酒店未能提供该化粪池的设计图,以及准备扩大排污系统的报批材料。   太阳宫建在一片礁石中,月亮宫也一样,不过,月亮宫目前仍在修建中,难以进一步查证其下水道及污水处理系统的状况。这两个宫及中间间隔的一个非常有设计感的酒店,一共占地约1500平方米,均由画家赵青设计。   赵青的宅子也对外营业,接纳住宿,房价为每天每个房间3200元整,谢绝参观。杨丽萍的太阳宫与赵青的宅子斜向相对,中间隔一条1.5米宽的小巷。不过杨丽萍的艺术酒店价格要贵得多,每个房间每天售4800元或5800元。   就算是生活污水未直接排放,而是经过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洱海,是否就安全无虞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通常,经化粪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仍需集中收集后送污水处理厂处理,然后才能达标排放。如果经化粪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农村俗称“肥水”,主要用于当肥料浇灌庄稼)直接排放,仍将提升相关水域的“富营养化”指标。   同时,本报记者在玉几岛及洱海周边区域的实地查看结果显示,未发现在建的化粪池有防渗漏处理痕迹,也没有发现该区域的化粪池有防水、防渗漏涂层——通常,水泥化粪池均存在渗漏及污染问题。   富营养化临界点   走遍整个双廊镇玉几岛,杨丽萍的太阳宫、月亮宫与赵青的宅子显得鹤立鸡群,与大部分简陋的玉几岛建筑“格格不入。”   玉几岛面积大致半平方公里,岛上的房子之间大都只有1.5~2米的间距,形成一些蜿蜒曲折的小巷,大多数房子均为老旧的土楼或旧房。   在岛上,很容易就能发现直接排放的下水道管道,有些是通过白色的塑料管直接伸进水里排,有的则采用水泥管道直接外排。在玉几岛进岛处的北侧小码头样的地方,还能看到一个正在修建的小型化粪池。   双廊镇街道上正在修建的道路两侧,有污水处理管网在建。   此前该镇负责人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曾称,目前该镇已经建好污水处理厂和主管网,并已经投入试运行,但收集这些污水的支管网还没建好。计划今年年底以前污水处理厂能正式运行。   站在玉几岛上放眼望去,附近的洱海边已经满布沿湖建筑。沿着湖边走,探头出去,偶尔可见隐蔽或直接外排的下水道管道。其中一些管径大致在28厘米的水泥排水管道被标注为雨水排水管。   洱海在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市区的西北,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县,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   大理人用“风花雪月”四个字概括了他们引以为豪的美景,分别指上关的风、下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   不过,位于洱海北边的上关的“风”,现在闻起来可没有那么诗情画意。   上关镇及周边4个洱海流域内的乡镇中,分布着各个奶牛养殖场,共有大致10万头奶牛。乘车穿镇而过,公路上、道路边、沟边,随处可见成堆的牛粪,以及村民采集来堆在路边做肥料的牛粪,一些村民还把这些牛粪收集起来,在公路边找一处几十平方米的平地,码成一片厚约30厘米至40厘米的牛粪地,让其自然发酵,用作肥料。   如果遇到下雨,这些露天散落或堆放的牛粪,就会被冲刷到距离镇上大致100米开外的洱海内。上关位于洱海上游,至于这些牛粪进入洱海后如何加剧洱海水质的富营养化,暂难进一步确定。   “现在环保专家对洱海水质的定位是,在富营养化临界点的关键时期。”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治理办公室主任熊仲华9月28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洱海目前的水质特征,具有富营养化初期的典型特征,为此,洱海污染治理,面临很大的压力。   此前的1996年和2003年,洱海曾两次暴发蓝藻。   熊仲华提供给本报记者的一份《洱海清 大理兴,高原湖泊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中称,在这两次蓝藻暴发期间,洱海环境与生态遭受严重威胁,特别是在2003年7、8、9三个月,洱海水质急剧恶化,透明度不足1米,降至历史最低点,局部区域水质下降到了地表水Ⅳ类(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3亿元的30亿元算盘   “现在治理花的钱,可能比以后少花10倍。” 熊仲华说。   在洱海附近,随处可见当地的宣传标语:“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   在桃源码头附近居住的38岁陈姓居民说,他在读小学的时候,学校门口上就都写有“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这句话。   洱海蓝藻暴发后,云南省及大理州政府发现洱海到了非下大力气治理不可的地步。在1996年后出台了“双取消”、“三退三还”、“三禁”政策。   所谓“双取消”是指取消网箱养鱼、取消机动渔船;“三退三还”是指退塘还湖、退耕还林、退房还湿地;“三禁” 是指禁磷、禁白、禁牧。   其中“三退三还”花费了2139万元,退出了12000多亩保护地。   但蓝藻在2003年再度暴发。当地政府在与来自北京的环保专家会诊后,发现此前的治理措施只是就水治水,要真正治理好洱海的水,还需要做好流域保护和治理问题,特别是保护好上游水源地洱源县的水质。随后,大理白族自治州做了一个洱海流域保护规划,提出了“六大工程”计划。   该“六大工程”计划,重点在于垃圾处理及污水管网建设、农村面源污染、主要入河河道的22条河流(55%的洱海水源来源地)、截污并结合水利建设、防洪治理以及景观绿化河道流域周边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等。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4年成立,是一个政府常设的洱海环保监管机构,“十一五”期间,洱海规划环保投入(含各级政府投入)为6.9亿元,但实际投入为17.11亿元。   大理白族自治州还关闭了洱海上游的洱源县的主要工厂,这一举措确保进入洱海的主要水源的水质,但洱源县却因此在经济上严重滑坡:关停工厂前该县经济位居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二位,关停后洱源县经济列全州倒数第一。   洱源县为保护洱海水质做了巨大牺牲,目前大理白族自治州每年给予洱源县不低于2500万元的财政转移支付,供其维持相关运转。   这一套措施下来,“十一五”期间,洱海水质连续5年稳定保持在Ⅲ类,其中有21个月达到Ⅱ类,这意味着过去5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洱海水质维持在Ⅱ类,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   但这并不意味着洱海环保无隐忧。   熊仲华认为,洱海的环保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过程,洱海的水质暂时好转,但仍处于富营养化的临界点上,稍有不慎,就会患上“癌症”,无法治理。   目前洱海的环保仍有几大问题无法解决,熊仲华说,一是农村的面源污染问题,譬如10万头奶牛,“你总不能让他们不养奶牛吧,不养怎么办?养下去是持续污染源。”此外农村的耕作、施肥,以及农作物碎料下排,也是主要面源污染。   其次,熊仲华称该州尽管建立了能处理大理市及周边主要景点的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系统,但这只是针对旱季而言。一到雨季,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仅能应付大致30%的污水(雨污混流),70%的污水还得直排。   熊仲华说,未来3年,大理白族自治州计划投资30亿元,并将成立一个专门的洱海流域保护局,全面治理、保护洱海。   这30亿元中,3亿元由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每年拨付,另有大致10亿元需要向中央政府及云南省政府争取,其余大致17亿元,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市场化运作,通过设立一家政府旗下的投资平台公司来募集。   “向上级政府申请的资金,不一定能争取下来,市场化筹集的资金,也不一定都能即时到位或者顺利到位。”熊仲华说,但是治理规划不能停,还得做。   洱海目前的注入水量理论上为8亿立方米,全流域居住人口为82万人。   不过这一人口量可能在未来几年中急剧增加,其原因在于近几年洱海的旅游热潮;大理市还计划未来在海东山上建城,新增的人口将为洱海急剧增添环保压力。   “如果资金宽松,我想在洱海上游建几座几亿立方米、几十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可以用于调节洱海的库容,在洱海干旱时注入清水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熊仲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