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段时间土地市场表现活跃,但部分业内专家表示,部分优质地块的火爆,并不能代表土地的整体大势。 据K8黄金湾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百城土地成交量为491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9月单月成交量为56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环比轻微回落4%。从供应量来看,前三季度土地市场相比去年也表现不佳。前三季度全国百城土地供应量为581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9月单月土地供应量为73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环比增加14%。 以北京为例,近段时间虽然抢眼,但从历史周期来看,仍处“寒冬”状态。 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显示,10月北京仅有一宗地块挂牌出让,竞价截止日期为10月31日。其余三宗地的投标时间都在11月。这意味着10月北京经营性用地将再次出现零成交的局面。果如是,这将是今年以来北京第四次出现零成交状况,也是历史上零成交月份最多的一次。它们分别是:2012年2月,商服用地0成交;3月份居住用地0成交;5月经营性用地全部0成交;10月份也注定经营性用地第四次出现0成交。 链家地产(微博)市场研究部统计,截至到10月15日,今年北京经营性用地共成交421.7万平方米,占全年供应计划的58%。他们预计,11月和12月的土地供应会更为集中,或形成全年土地成交的最高峰。 北京市国土局相关人士称,从去年的情况看,四季度是北京推地的高峰期。今年也不排除有此可能。北京市会尽量完成年初制定的供应指标。 尽管四季度可能是预计中的土地成交高峰,但仅从目前情况看,土地市场难言真正回暖。近期抢地颇显积极的大型房企,基本属于补仓行为。 据中原集团监测,9月,10家标杆房企拿地总金额达171亿元,环比上升40%,连续3个月保持相对高位,并创出2011年调控以来新高。其中,拿地前两名的企业是华润、万科,分别为48亿和44亿元,占总拿地金额的53.8%。但从1-9月的拿地销售比(拿地金额/销售金额)数据来看,10家标杆房企该比例仅为14%,环比1-8月上升1%,远远低于正常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标杆房企由于销售计划完成情况普遍良好,短期资金链缓和,库存水平不高,近期拿地属于意料之中的战略安排,如保利、龙湖均为补仓拿地。但部分中小开发商销售额则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资金链明显出现紧张,其中不乏卖地求生的案例。 例如,资金状况一直颇为紧张的中华企业(4.00,-0.03,-0.74%),近期以7.9亿元向天津一家基金公司出售了中华企业大厦5至27层相关物业;荣安地产(6.77,0.05,0.74%)以总价3.21亿元向杭州富展投资转让了其下属子公司的股权;而资金链仍然偏紧的绿城,则在9月继续割肉求生,其中包括以2.28亿元将其持有的青岛绿城60%股权售予山东高速(2.99,0.01,0.34%)。此外,资金链一直很紧张的沿海家园以及盛高置地,均在9月有抛售项目或者卖地求生的情况。 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周忻近日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今年仍然处于冬季。“拿地的都是大的品牌开发企业,他们的库存量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要安静下来。” 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张磊认为,9月以来土地市场的活跃,是地方政府加快推地和实力开发商积极补仓的双重反应,四季度土地成交能否形成高峰,取决于房企对明年市场的预期。如果判断没有大的政策变化,适当增加土地储备将是多数品牌房企的共同选择。 同时,国土部门仍在加强对高价地的监管。近期,杭州国土局就明确提出:“对商品住宅地块,当土地价格溢价率达到49%时,将调整竞价方式,即锁定地价,‘从零开始’竞投配建安置用房或保障性住房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