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蝴蝶效应,2012年一直在中国的外贸领域扇动着不景气的翅膀。 业内普遍认为,外贸困境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受全球经济低迷尤其是欧债危机的影响;二是欧美市场不断筑起的贸易壁垒;三是“中国制造”成本不断上涨,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四是竞争伙伴,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崛起;五是中国外贸产业转型升级进展不大。 据海关总署统计,1~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683.7亿美元,同比增长7.1%。其中,出口11312.4亿美元,增长7.8%;进口10371.3亿美元,增长6.4%;顺差941.1亿美元。而去年1~7月进出口的同比增速为25.1%。 10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9月中国出口1863.5亿美元,增长9.9%,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但有分析称,这更多是因为季节因素,圣诞前采购季是中国外贸的传统旺季,数据向好并不意味着形势好转,外需不足困境短期难以逆转,未来出口压力仍不小。 10月15日,被视为中国外贸走势 “风向标”的广交会开幕。广交会上,展位紧张,反映外贸企业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的热情,但也从侧面印证了出口市场的严峻形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期兵分两路,到长三角的苏州、珠三角的东莞,分别蹲点两家外贸企业,如实记录,从中或许可以管窥外贸企业的真实生存状况。 2012年9月25日,中秋节快到了,东莞谢岗镇松展塑胶厂(化名,以下简称松展)内,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空空荡荡,带着节日气氛的绿色圣诞树、彩色花环、金色铃铛的半成品堆在角落里,旁边是各种待用的原料。但是,干活的人不到30个,大家慢慢吞吞的,偌大的厂里车间里听不到什么声音,显得了无生气。 往常,提前两三个月提交了订单的松展,年底时将放松下来,和欧美国家同享这一周期性的节日。然而,2012年外贸的冬天却提前到来了。 “今年的圣诞货物刚送走不久,现在是淡季,人少。”松展合伙人顾龙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松展是广东省数量众多的出口玩具企业之一,主要生产圣诞节相关产品,年销售额两三千万元。松展没有自己的销售团队,依靠接外贸公司的订单维持运转。 近年来,这一经营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汇率、人力成本双重夹击,加上越来越强势的采购商,令其生存艰难了起来。 东莞是国内传统制造业集中的地区,这里生产的玩具占全球玩具总产量的30%,占广东省玩具总产量的50%。这几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广东省产业升级政策,一些企业离开了,也有的选择留下来观望。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5年来,东莞的玩具行业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订单转给了珠三角其他地区或者东南亚地区,本地企业观望气氛较浓,“按照我的调研,有46%的企业选择观望,20%的企业选择停工或者半停工,有20%的企业选择外迁到东南亚地区,14%的企业选择迁到内地其他地区。” 尽管松展选择留下来,但涨薪压力还是让他们难以应对。老板胡虎强开始将部分业务外包给当地人,这些人长期以来靠收房租就可以维持生活,但现在因为房租收入减少,也乐意承接一些手工活。 但种种迹象表明,东莞玩具的“黄金(1713.20,1.10,0.06%)时代”似乎正在结束。 中小企业“个体化”生存 十余年间利润率折半 东莞的樟木头镇,曾经是中国玩具制造和外销的 “大本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这里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时隔4年后,此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再访东莞,特意来到了这里,看看今日的樟木头镇又是怎样的境况。 33岁的河南人顾龙君来东莞17年了。2008年金融危机中,他所在的工厂倒闭之后,顾龙君加盟了胡虎强在谢岗镇开办的松展塑胶厂。有14年历史的松展塑胶厂至今仍是以个体户名义注册的,这在当地被认为是潜规则,在东莞中小企业中,正式注册为公司或者有限公司的不足40%。 10多年前,玩具行业的利润能达到30%,而目前,这一比例仅为15%,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汇率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让那个曾经造就了无数千万富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从繁华到冷清 1995年,初中毕业的顾龙君刚到东莞时,在一家鞋厂打工,每小时工资1块多钱,一个月能到手300元左右。后来,他还跳槽到过自行车厂、塑胶钟表厂、玩具厂。如今,他对这里的熟悉程度,让他已经算是半个东莞人了。 这期间,顾龙君接触到了玩具行业,尤其是生产圣诞树和圣诞花环的行业。这一行业市场大、订单多、利润率高,他立即投身其中。2005年,他在东莞樟木头镇一个专门生产圣诞树的工厂打工,做采购和销售。厂子 “人多的时候有几千人”,一度行情不错,赚了一些钱,他买了小轿车,还在老家买了房。 那一年,也是在樟木头镇,东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玩具厂——合俊玩具厂,也发展到了顶峰,工人最多的时候有14000人。 然而,这个中国玩具行业的集中地,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失去了它的热闹。当年以合俊玩具厂的倒闭为标志,许多玩具厂没有躲过那波危机的席卷,顾龙君所在的工厂也未能幸免。 工厂倒闭之后,顾龙君只好另寻出路。他卖掉了车,加上一些积蓄,加盟了胡虎强在谢岗镇开办的松展塑胶厂。 和内地许多乡镇一样,谢岗镇没有高楼,唯一一条主街贯穿了镇子的中心地带。记者走在这条街上,发现行人稀少,尤其是在工厂集中的地段,一座座厂房矗立,却很少看到人。 松展塑胶厂在一个工业区里,有两栋三层的楼房,总共3000~4000平方米,一栋为厂房,一层是电镀车间,二层是成品车间,三层是半成品车间;另一栋作为宿舍楼和办公室、销售部等。 记者见到了胡虎强,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焦虑情绪。“我们现在是没有订单愁订单,有订单了愁工人,有工人了愁做不出来,做出来了愁货有问题被扣款,货没有问题了愁收不回钱,只有钱到手了才安心。” 湖南人胡虎强今年39岁,在东莞有20多年了。1998年初,他创办了松展塑胶厂。起初,松展只承接大厂的圣诞礼品订单,给大厂做配套,到2002年,他开始直接与外贸公司对接,产品出来之后通过贸易公司销售到欧美市场。 有14年历史的松展塑胶厂如今仍是以个体户名义注册的。胡虎强说,这是过去几十年来东莞地区常见的一种创业方式。外地人来东莞创业,首先是到当地村委会办理厂房租赁手续,然后找到乡镇一级拿批文,接下来到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就可以承接订单、购买设备和招人开工了。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制造业内人士表示,这些以个体户名义注册的工厂,税率却超过了10%,因此,平时大家都不敢按照实际产值报税,在5%~10%的微薄的加工毛利润率下,如实报税就相当于白干。 “这是本地的潜规则。”林江说,他在调研当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东莞有大量从事加工出口业务的中小型企业,其中正式注册为公司或者有限公司的不足40%。 松展塑胶厂工人最多的时候有200人,不设市场销售人员,多从外贸公司手中接订单。顾龙君说,“他们手上拿着订单,到处找厂。” 即使是熟人介绍,顾龙君说,工厂承接订单也有一些规则。如果是首次合作,签订合同时要先收30%的货款作为定金,产品做好了以后,客户到厂里验货,开出提货单时支付余款,由工厂负责送货上船。 邱景生就是这样一位手握海外订单的贸易商,他是耀新行(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胡虎强的朋友和客户。记者在胡虎强的工厂遇到他时,他俩正在谈合作,并拿走了一些样品。 顾龙君说,其实,现在有许多订单是客户直接上门找生产厂家下的,订单很多,但价格很低,质量要求也不严格,做了不但不赚钱,还有可能砸牌子。 玩具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每一件产品都需要手工环节。据胡虎强说,目前的货款构成中,原料费占40%~50%,房租水电费占10%,人工工资占30%,利润占15%,税收占5%左右。 而十年前,处在黄金时代的东莞玩具行业,境况完全不是这样。 正在褪色的造富年代 “十多年前,玩具这个行业,随便一个工厂,几百个工人,一年赚上几百万没问题。”胡虎强告诉记者,在1998年,100元的货款中,原料成本占40%到50%,税收占5%,人工成本只占10%~15%,利润能达到30%左右。顾龙君说,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许多开玩具厂的人成了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 不过,这种手工制造业很快就褪去了它的风光。 首先是人力成本上涨。胡虎强提供的数据显示,1998年,工人工资大约是每小时1.5元,到2002年上涨到每小时1.8元,2006年每小时5元,到了去年已经涨到每小时7元。 更要命的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松展做的是出口订单,汇率的每次变动,对企业影响非常大。胡虎强说,15年前1美元相当于人民币8.27元,可2005年8月后美元开始对人民币贬值,一路下跌到现在的6.3元左右,贬值了近23%,“减少的都是利润”,胡虎强说,现在工厂的利润普遍只有5%左右。 邱景生介绍,早年玩具行业价高利厚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语言的隔阂。以前外国人不了解中国,多是委托香港地区的贸易公司从中交易,价格多由这些贸易公司说了算。而如今,“老外学精了,直接来找厂商谈价格。” “邱景生们”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窄。他做的是英国人的生意,帮英国人找厂,现在英国人自己也在中国找厂。他对英国人每次来都要杀价很有意见,但也只能接受。 林江告诉记者,一直以来,玩具和电子行业约占东莞地方经济的30%,其次是衣服鞋帽、包装类,占10%。这几年,投资情况没有明显增长,订单相对稳定,可大多数没什么钱赚,利润被不断压缩。 而更大的问题是账期长。邱景生说,5年前,工厂接到订单的同时,客户就已经付了大部分货款甚至全款;而现在,等到终端客户把货卖完之后,工厂才能拿到货款。这个周期至少需要3个月,一般要等上半年甚至一年时间。 账期长,要求企业要自垫大量现金才能维持运转。胡虎强说,他的小厂一个月开支上百万元,一年有4个月是旺季,其余时间是淡季,一年若以7个月计算投入,共需700多万元。一般小厂哪来这么多资金呢?所以要么是同业拆借,要么借高利贷,因为去银行基本上得不到帮助。 林江表示,本地银行对本地制造业,尤其是加工制造企业的贷款态度谨慎,因为这些企业的总部大多不在东莞,也没有多少房产做质押。因此,2011年,东莞当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高利贷的情况。 “明年工人的工资还要涨,要不然,很难再招到工人。”胡虎强摇摇头。 林江表示,现在东莞的人口总数,比最高峰时期减少了约30%,“人员的往来是悄悄进行的,人员流失就像水分自然蒸发一样,属于 ‘阴干’式流失”。 公开报道显示,自2005年以来,东莞市的最低月工资标准逐年上调。2005年,东莞市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从450元调为574元,2008年770元,2011年1100元。这一最低工资标准,低于西边的广州和南边的深圳——广州今年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300元,深圳是1500元。 实际上,据记者的了解,现在东莞许多玩具企业的工资都提到了每月1800元甚至2000元以上。薪水发放方式的改变,也悄然提高了薪资水平。比如,原来的计件发薪改为计时发薪,每小时8元钱。同样的工作量,若按计件算,一个小时仅5元左右。 “过去街上到处都是人,如果觉得谁不好,开掉马上就会找到新人补上来”,回忆过去,顾龙君说,现在已经没有人了,工厂也不敢随便“开”人。 产业转移东莞样本:“有活没人干” 在经历了“企业倒闭潮”和“民工返乡潮”之后,一些玩具企业选择了外迁。上个世纪在香港经历的那一轮产业转移如今正在珠三角重演。 调查显示,东莞32个乡镇584个行政村中,已经有60%的村出现了收不抵支。尽管9月份我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9%,但业界对此并不乐观。 产业转移的“东莞样本” 2008年5月29日,被民间形象地喻为“腾笼换鸟”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战略由广东省委省政府以《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的文件形式确定下来。 这项政策的具体内容是: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后者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一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然而,这项政策出炉不久,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以出口为主的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重大影响。在一轮又一轮的“企业倒闭潮”和“民工返乡潮”之后,一些玩具企业选择了外迁。 在那一波危机中,胡虎强在东莞买了地,选择了留下。顾龙君说,留下来的企业规模都缩小了很多,旺季七八百人、平时200人,就已经算大厂了。 在近60岁的邱景生看来,这一轮的产业转移和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比较相似。 一份香港玩具行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玩具业便以劳动密集的模式在香港进行生产。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香港凭着低廉的生产成本,在价格上具有极大竞争力,成为世界重要的玩具生产地区之一。 到了本世纪,香港的玩具产品触到了全球市场的60%以上份额的顶峰之时,由于内地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向外释放,香港企业逐渐开始了生产线北移,或将订单交给内地厂商,玩具业也不例外。玩具厂商就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当年,这里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仅为香港的1/10。 到1995年前后,香港实施了严格的劳动法和最低工资制度,工厂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实现了最后一波产业北移。 而这一幕,正在如今的珠三角重新上演。 邱景生的公司,不仅仅是在海外客户和“中国制造”之间搭桥,还具有开发能力——即公司进行产品开发以后,找不同的工厂制造不同的部件,最后由一家工厂完成总装,再拿去海外市场销售。 5年前在东莞、深圳采购,他只需一天就可以采购到公司需要的各种产品。现在大量玩具厂内迁,厂与厂之间分散,要想采购到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在路上奔波两个多星期。 在邱景生看来,东莞玩具厂的外迁有一些特点:电子电动玩具迁到了潮汕地区的澄海,在当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动玩具产业市场;而毛绒玩具类的厂家搬迁到了浙江和江苏等地,主要依托义乌市场做外贸,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不过,迁到江浙一带和东南亚的玩具企业只是一部分较低端的企业,要采购到高质量的玩具产品供出口,仍然要在珠三角地区,尤其是东莞采购,毕竟东莞的玩具技术和管理最初来自香港。 企业陆续外迁,令东莞当地的劳动力生态也发生了变化。胡虎强说,过去境况好的时候,在松展塑胶厂所在地,村委会通过出租厂房给工厂,用租金给村民们购买保险,年底还给村民一定数量的分红;当地人长期以来靠修宿舍出租维持生存,现在外地人少了,当地人租房的收入下降,生活质量不如以前,“一些当地人开始工作了”。 他说,招聘工人困难造成了“有活没人干”,于是,他将部分订单转包出去,委托当地村民来做,村民们也开始有了一些收益。 同时,林江的调查显示,东莞32个乡镇584个行政村中,已经有60%的村出现了收不抵支。“很难说哪一个镇的财政赤字最为严重,只能说有些镇是比较严重的,例如樟木头镇。” 新一年圣诞订单提前 海关总署10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出口总额为1863.5亿美元,同比增长9.9%,远高于8月份的2.7%。但业界对此并不乐观,认为是因为受圣诞订单的影响,9月份本就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传统旺季。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中秋国庆双节前,2012年的圣诞玩具订单就已经完成,东莞地区的圣诞玩具制造已经进入淡季,但2013年的圣诞订单有所提前。 9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胡虎强的工厂里采访时,邱景生带来了好消息。他说,受英国2012年奥运会以及欧美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欧洲市场开始有些好转的迹象,客户要求打样的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两个月。 邱景生说,2013年的圣诞节玩具订单已经开始准备,做好样品寄到英国去。邱景生预计,如果能获得订单,客户11月份开始就会下单,到明年1月份,所有订单下来,就可以开工生产了,“欧洲的要求比往年提前了两个月,预计明年欧洲的经济要比今年好。” 另一位贸易商怡发饰品有限公司的詹樱连也表示,她比往年提前两三个月接到了来自海外的打样要求。 对工厂和贸易商来说,另一个利好是在交易中逐渐使用了人民币。邱景生表示,几年前,无论是报价还是结算,都主要用美元,后来美元、港币、人民币都用,而今年欧洲客户通知他全部用人民币报价和结算。 不过林江警告:“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利润率相当低,他们之所以苦苦支撑,还是抱着对企业和员工负责任的态度;如果国际市场环境依然严峻,而国内的经济形势,包括融资环境没有根本改善的话,不排除相当一部分企业会更艰难。” 胡虎强表示,从目前情况看,2013年将要面临人力成本进一步增加和原材料涨价的问题,“原材料涨价是谁也抗拒不了的事情”。解决人力成本上升的难题,他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大量更新少用人或者不用人的机器设备;另外尽量把订单外包给本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