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甘家口小区3号楼和4号楼的工地上,工人们拆除了脚手架上的绿色围挡,为主体结构的完工做着最后冲刺:粉刷剩余的半面墙壁,安装窗玻璃,以争取在15日实现主体完工。 除了朝阳区,东城、西城、海淀等区也在进行老旧小区抗震加固综合改造。记者昨日探访了各区的试点工程,初露新颜的甘家口3号楼,混凝土已浇灌到1层的上龙西里小区……各区的老旧小区改造成果陆续显现。 海淀 甘家口3号楼露新颜 昨天,是甘家口小区3号楼拆除围挡的日子。从脚手架上卸下绿色的围挡后,坡屋顶和预制构件搭成的新外墙,第一次亮相在小区住户的眼前。 “嗨,远处看真是挺别致的。”小路边偶尔路过的行人,都会停下脚步瞅上一眼。 初露新颜的甘家口3号楼,虽然还没粉刷完所有的外墙,但老楼的全貌已显现出七八分。记者在现场看到,改造前暗淡无光的外立面,已变成了饱满的砖红色,仿照墙砖纹理的质感涂料,又为墙面增添了颗粒感。原本普通无奇的平屋顶,也被扒掉重新做了防水层,每个单元顶上矗立起看似烟囱的坡屋顶。 “3号楼是进展最快的,主体结构和屋面都基本完成,现在剩下的就是外墙窗户的安装和外立面装修。”施工方北京建工集团渤海分公司现场生产经理刘经理告诉记者,到本月15日,3号楼的脚手架也将全部拆除。而紧挨着的4号楼,屋面结构也已经完成,正进入最后的屋顶操作,施工进度要比3号楼微慢半个月。 作为海淀区的试点改造项目,甘家口3号楼和4号楼采用的是带户施工方法,两栋楼里的住户在改造过程中不搬家。“因为是带户施工,我们得更加严格地遵守每天八个小时的施工时间规定,到了晚上6时立即停止作业,以免打扰住户的正常生活。”刘经理介绍,为了在有效时间内尽可能快地推进工程,公司采取了“人海战术”,增加施工人员,“现在的作业人员约有200人。” 除了施工时间的严格限制,协调工作也是改造中的一道繁琐工序。“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不完全一样,我们就得一家家地协调。”傍晚5时30分,刘经理仍在现场的指挥办公室开着碰头会议。“既然承接了老楼改造,我们就要做到不怕麻烦,尽可能地为百姓想,尽可能多地满足百姓的需求。” 东城 上龙西里浇灌混凝土 “大家伙儿加油抓点紧,咱争取在11月8日之前把全部混凝土浇灌工作给完成了,这样即使天气冷了也不会影响施工。”午后2点,东城区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程上龙西里现场,施工方北京建工集团三建公司项目书记杨贵平给队员们打着气,叮嘱大家继续铆足了劲干活。 掩映在高大的“左邻右舍”之间的6层楼上龙西里29号楼和30号楼,是1979年竣工的纯砖结构住宅楼,到今年已经33岁。9月下旬,施工队拆除了全部的阳台和违章建筑后,悬在杨贵平心上的一件事儿就是时间。“到了11月下旬,北京就进入冬天了,气温太低对施工作业会有影响,所以我们想尽量把室外施工控制在中旬之前。” 和此前已经改造的多个项目不同,上龙西里29号、30号楼没有采用工业化加固方式,而改为首次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加固方式。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100多人的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团队在两栋楼里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混凝土浇灌已经进行到一层,上下水管道改造也已开始进场。 “现在我给大家定的计划是,要在11月8日之前完成全部的混凝土浇灌工作,剩下的外墙保温层和室内装修,相对地都能在低温环境下操作。”在外租房住户们冬天过得暖不暖和,也是杨贵平心里的记挂,“我们干得快点,老百姓就能早点搬回自己的家。” 西城 展览路4号楼阳台拆了 今年5月,车公庄北里甲8号楼穿上了新衣,成为西城区首批完成节能保温改造的老旧小区之一。截至目前,64栋进行外墙节能保温改造的老旧小区楼已全部施工完毕,抗震加固综合改造试点工程——展览路4号楼综合改造试点工程也已全面开工。 昨天傍晚5时50分,记者来到了北京展览馆附近的展览路4号楼。打眼望去,这个临街的老楼楼龄至少有30年以上,斑驳的墙壁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施工现场,阳台拆除作业已经进行到了顶层,蓝色围挡围成的小工地,把4号楼和紧挨着的展览路甲4号楼隔离了开来。 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展览路4号楼是西城区首个抗震加固综合改造工程,整体改造预计工期约4个月。